对于国产芯片,笔者猜不少人都有着这样一个疑惑,那就是虽然能够在新闻里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却很少在现实中看到成品,这是为什么?难道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当然不是,搭载国产芯片的台式电脑以及笔记本电脑其实已经开售几年了,只不过只要面对政府机关和保密单位,一般人很少会去留意相关产品的信息,自然也就不会去采购了。
不过,今天早上的一则消息倒是让笔者振奋了不少,那就是搭载国产芯片的服务器,居然上架了,服务器和电脑又有什么不同呢?实际上是一样的,但是服务器对于处理器的性能要求远高于一般的电脑,这意味着国产芯片的性能已经达到了主流处理器的级别。听起来有点夸张,随后笔者详细了解了中科曙光发售的这款曙光W服务器,发现其实用的的确是国产处理器,名为HugonDhyana,不过HugonDhyana本身的专利授权,却是来源于著名x86处理器厂商AMD。
看到这里,有读者也许就想开喷了,这算什么国产?且慢,不要急,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HugonDhyana的确是国产处理器,虽然是由AMD提供的专利授权,但是随后的处理器设计都是由中国团队完成的,AMD仅提供了技术说明手册等。不要小看了设计过程,即使是国际领先的ZEN架构,如果没有好的设计方案,在性能上同样会大打折扣,而HugonDhyana分别拥有4核8线程和8核16线程版本,主频分别达到了3.6GHz和3.4GHz,已经足以媲美主流中端处理器了。
当然,这与AMD的顶级处理器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目前AMD的线程撕裂者2代已经拥有了32核64线程的性能,但是HugonDhyana未来的发展也是可以预期的。虽然这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是就现在而言,国产芯片任何一次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从ZEN架构上学习来的设计知识,将会让我们在日后发展自己的芯片产业时,走更少的弯路。
而且,龙芯的MIPS架构相比起x86架构来说的确是过于年轻,以至于许多潜力都没有被发掘出来,加上团队经验的不足和国外的技术封锁,国产芯片的道路之曲折远超常人想象,即使如此,国内的团队依然将中美之间的差距缩小到了20年以内(原本相差50年),而这一切只是花了15年的时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许就能够看到使用自主架构的国产处理器搭建起来的一台高性能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