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内曙光初现,海外仍在奔忙丨白衣战士抗疫 [复制链接]

1#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https://m.39.net/pf/a_10036378.html
                            

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走好,曙光初现。

这是告别的时刻,白衣战士陆续挥别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这是相聚的时刻,医护人员即将荣归家乡,与期盼的亲人们团聚。

而在海外,形势仍然紧迫,首批中国红十字会赴意大利抗疫专家组成员们还在紧张工作,他们不久前刚从罗马转战意大利北部帕多瓦,又火速奔赴米兰继续奋战。

坐救护车驰援米兰沿途市民竖起大拇指

医院重症医学科小儿ICU护士长

3月18日帕多瓦晴罗马时间18:34

到达意大利北部地区的帕多瓦后,我们立即赶往Padova医院办公室召开紧急会议,听取行政长官汇报维内托大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收治情况。大区总共有万人口,其中人居家隔离,名患者住院治疗。医院是本医院,共有张床位、医生多人、护士3人,有58个负压病房。我与梁宗安教授(同行专家组成员、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深入红区进行查房,实地考察患者的情况。虽然已经料到情况不容乐观,可看到了病区的具体情况时,还是感慨万分。

目前医院内收治了24名新冠肺炎的危重症患者,全部进行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部分病人开展了俯卧位通气和纤支镜吸痰技术,患者病情重、体重重,我们的心情也很沉重。看到当地医护人员仍然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突然心生感慨,全世界的医务人员都一样肩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重担,都在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从不论是否艰辛,只管将过程做到极致,等待最美的结果。

下午时分,我们召开了多学科视频互动会议,讨论新冠肺炎患者收治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出院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分享了中国经验。正当大家热烈讨论之时,我们突然接到领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的通知,需要马上转往米兰。此时我们坐在前往隆巴蒂大区Lombardy的救护车上,去往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驰援。这又是一个人生第一次的经历,乘坐特殊的救护车转移并在车上写下了这一篇战疫日记。

从黄昏到幕黑,隆隆的车轮声,我知道我们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一直前进,前方不远就是日出。

意大利人竖起大拇指

黄冈:我们将继续以生命守候生命,陪你重拾繁华!

肖舟湖南援黄冈医疗队、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3月21日湖北黄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雨

“感谢你们为黄冈拼过命!”

“感谢你们为黄冈拼过命!”

“感谢你们为黄冈拼过命!”

直到今天,我脑海里还能响起这句话。19日,完成黄冈清零任务的湖南援黄冈医疗队,余人在拍摄大合影。对面社区的代表来到我们面前,对我们深情地连喊了三遍这句话。那一刻,我眼泪夺眶而出。

出征黄冈前,我做好了一切心理、理论和物资准备。去湖北的路上,我一直在给自己打气。但进入黄冈后,看到街道网格式的关卡、沿街紧闭的门面、大门紧锁的小区……一座被迫休眠的城市,让我顿时压力倍增,心里也有很强烈的愿望: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正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坚克难阶段。湖南医疗队,管理六个病区及一个重症ICU。在这里,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大别山患者陆续出院,在院患者一天天减少,不少ICU患者转危为安。

3月18日,艳阳天,医院周边的油菜花和垂丝海棠开得鲜艳,随着湖南ICU最后一位患者出院,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了,也意味着整个黄冈“四类人员”全部清零!我们湖南医疗队在黄冈打了个大胜仗!

这么一段时间下来,黄冈给我们留下了太多感动。在武汉高铁站迎接我们的副市长和黄冈交警,热情周到有求必应的酒店人员,不管几点都坚守接送的司机大哥,还有几个月没见到孙儿的清洁阿姨......想起他们,我就总觉得自己来得太晚、做得太少。

现在,防疫战虽然胜利,但复工复产即将带来的防疫压力、黄冈市亟待恢复的日常医疗,前方依然充满挑战。经与队友们商议,大家共同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坚守黄冈、战斗到最后!

黄冈,放心!我们将继续以生命守护生命,救治重症患者,助力你们早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我们陪你一起,重拾繁华!

明年樱花绽放时,我们相约武汉,共赴春光

许德强医院麻醉科护师

3月20医院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唐朝李白在武汉黄鹤楼为孟浩然去广陵送别时写的一首诗。如今最可爱的人也要西辞黄鹤楼,樱花三月飞广州。长江东流,珠江水畔,两相望,自别离,但我们的心在一起,我们的爱挥洒在这座英雄的城市。

54天广东医疗队见证了武汉人民的团结勇敢抗击新冠病毒。公交车司机提早等着接送医疗队上下班。去医院的路上几乎没有车辆和行人,但每个路口都会有两个以上的交警,他们向我们敬礼,我们向他们招手,我想这个画面应该是十字路口最可爱人的邂逅吧。说到交通安全,大家心里一定缅怀广东医疗队援荆州的战友。有位战友永远留在了武汉。武汉人民坚守每一个岗位,默默在幕后付出,广东医疗队舍小家远离家乡驰援武汉,同武汉人民并肩作战,众志成城,时间短情义深,只是樱花盛开离别时。

怀念我们广东医院,这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我们在呼吸七科收治了位患者,其中危重及重症患者例,治愈出院例,死亡12例,转出49例。这里有88岁冯爷爷和84岁李奶奶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和队员们共同抗击新冠病毒的康复历程;这里有抢救生命、生死时速的瞬间;这里有78斤柔弱的姑娘扛起一百多斤氧气筒的画面;这里还有最可爱的人写下愿望为患者带去阳光的足迹。

还记得下了一场雪,我想广东医疗队90%的人都是第一次看见下雪。这里有太多的第一次,也有很多的感人瞬间。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舍战友情。广东省第二批援武汉医疗队人(其中10医院),来自5地市、18家医院。我们在姚麟队长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并肩作战,经历生死,平安回家。54个早晨祝福,54个晚间慰问,个不同的手机却看着同一个群聊,不能手拉手却心连心经历酸甜苦辣咸。这份战友情,早已在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建立,永不磨灭。姚麟队长在来武汉的飞机上讲道,“到了武汉,开了机窗门,外面就是战场,在没有上战场之前互相拥抱旁边的战友。”这一次的拥抱是任务期间到结束的唯一一次拥抱,因为从此以后我们即将返回各自所在地隔离,我们希望不是最后一次,多年以后相约拥抱吧。

54天在武汉的日子,有时觉得很漫长难熬,那是对大后方广东和家人的思念,送别之时发现原来54天是这么短暂。武汉再见,战友们再见,来年樱花绽放时,我们相约武汉!

离开,留下最好的礼物

张浩中国科大附一院(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西区感染科

3月18日合肥晴

今天,我们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终于圆满完成了新冠肺炎各项救援救治任务,顺利返回合肥。这天晚上,正当我和家人同事谈天说笑,享受难得的清闲时光时,却突然收到了武汉驻地酒店杨平经理发来的一个短视频。

在这段只有短短一分钟的视频里,杨经理拍摄了她在一位队员房间里看到的一切。杨经理告诉我,这位队员在离开时写了一封感谢信给她,就放在房间的桌子上。在送别所有队员们之后,她本来打算去找来给酒店的小伙伴们传看一下。但在打开房间门之后,她被惊呆了。

杨经理说,当她站在室内环顾四周时,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间住了35天的屋子:除了床铺有被动过,桌子上多了一封信之外,其他几乎什么都没有变!没有一点垃圾,没有一点脏污,没有一点杂乱!

在杨经理发给我的视频中,她语带哽咽地说:“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周全,甚至没有给队员提供任何打扫卫生的工具,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清理的,难道是戴着手套用纸巾擦干净的吗?我真的特别感动能遇见这么优秀的人,你们的品质是闪闪发光的!”

杨经理的这段视频让我感慨万千。其实,早在抗疫工作结束接到即将返程的命令以来,我院第二批、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所有队员们就积极行动起来:不需要的日常用品全部收拾整齐,统一寄回家;从安徽带来的和来到武汉后收到的所有物资,只要是当地人需要的就全部打包好捐赠出去;房间地面、桌面、台面、柜子清理干净,垃圾全部扔掉。甚至在临行之时,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把床铺整理好,才把随身携带的行李一件一件运下楼。

作为一名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觉得我们医疗队的所有人都做到了“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个多月前,我们乘着风雪而来。今天,我们迎着春风归去。来时我们携带满腔热情与希望,去后给湖北人民留下了无限温情与感动!

相关链接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俞慧友叶青吴长锋盛利通讯员邓磊严丽简文杨戴希安)

原标题:《国内曙光初现,海外仍在奔忙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