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岁女童便血数月小肠镜下切除鸡蛋大息肉 [复制链接]

1#

体检胃肠镜对消化道病变早发现、早治疗,很多人都已了解,但对于消化道深处的小肠病灶,常规内镜往往难以到达。3岁女童小英(化名)反复便血数月,CT检查发现直径4厘米的小肠肿瘤,常规治疗只能外科手术。家长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在医院,小肠内镜科郭勤副主任医师团队利用小肠镜对接技术,顺利完成内镜下诊断和肿瘤切除术。

小肠镜诊疗场景。

据了解,小英所患为幼年性息肉病,是一种良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通过小肠内镜下诊疗,避免了传统开刀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随诊至今,患儿康复良好。

多发肠息肉大便出血

据小英家长回忆,孩子反复出现便血长达数月,出血呈鲜红色,医院就诊,CT发现小肠肿瘤,体积较大,医生均建议尽早手术切除。

看着这么小的孩子要承受开刀手术,家长心中不忍,四处打听寻医,最后来到了医院。入院时,小英的血红蛋白仅有50g/L(儿童正常-g/L),身体瘦弱。

接诊的小肠内镜科主任郭勤决定为患儿在全麻下行小肠镜检查。内镜下经口进镜深入行至小肠段,见一巨大肿瘤,直径约4厘米,局部存在肠套叠,同时做了小肠镜对接,全面观察肠道情况。经充分评估病情,予行小肠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认为幼年性息肉病,是良性肿瘤。

据了解,幼年性息肉病(JPS)是一种以消化道多发性息肉为特征的少见疾病,多见于结直肠,亦可见于胃和小肠。病理特征为错构瘤,可见明显扩张的腺腔或囊腔,合并有炎性细胞浸润。该病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患者大部分有家族史。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反复便血、腹痛,长期便血可致贫血,影响孩童生长发育。

该病的治疗主要通过早期手术切除病变肠段。术后,小英康复顺利,第三天恢复下床活动,术后第5天出院,血红蛋白上升至g/,随诊至今情况良好。

小肠镜对接全面检查

郭勤介绍,小肠居于中消化道,是人体消化、吸收和分泌的主要场所,成人小肠约5-7米,占消化道总长度的70%-75%,是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临床上,小肠疾病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受限于传统检查手段,极易漏诊和误诊。近年来随着影像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

此前,她还接诊了一名10岁男孩小华(化名),反复便血一年多,接受了多次胃肠镜、CT等检查,排除肠息肉、内痔及肛裂等疾病。孩子痛苦不堪,家人也很焦虑。

小华随后接受了小肠镜检查,经口进镜深入空肠中段至回肠中段,见多节段、纵行分布的溃疡,予以标记后,转换方向经肛进镜深入相同位置,再次见到了经口进镜所做的标记,确认了病变范围及表现,这正是导致他便血不愈的“元凶”。经镜下取出相应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小华及时转至专科治疗,目前情况已明显好转。

郭勤指出,小肠镜能够直视下全面观察全段小肠黏膜情况,并对病变进行活检或治疗,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内镜到达了小肠位置就是完成了检查,而要尽量做到小肠镜对接后全小肠镜检查。

根据进镜方向的不同,小肠镜分为经口进镜(正向小肠镜检查)和经肛进镜(逆向小肠镜检查)两种。小肠镜对接,是指先从一个方向进镜检查小肠,在进镜的最深处进行标记,然后换另外一个方向,进行对侧进镜的小肠镜检查,当再次看到标记的时候即为小肠镜对接,真正实现对小肠乃至全消化道黏膜情况的全面评估。

“对没有小肠病变和虽有小肠病变但没有造成肠腔狭窄的病例,尽量做到标记后对接并充分观察病变,活检或治疗;对有肠腔狭窄,对接困难的病例,尽量深入观察病变的分布、外观及形态,活检或治疗。”郭勤表示。

内镜下诊疗减少创伤

小肠疾病向来是消化领域诊治的难点和研究的热点。据介绍,小肠镜检查与胃肠镜检查最大的区别在于检查所需时间长、操作难度较高,需要分别通过患者的口腔和肛门上下插入对接,内镜医生必须接受专门的培训方能操作,在国内尚未广泛开展。总体来说,小肠镜检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风险低,而且该操作在静脉麻醉下无痛进行,优势较为明显。

以往,对于胃肠镜难以到达的小肠部位,一般只能依赖胶囊内镜和小肠CT检查。胶囊内镜通过吞服“胶囊”,借助肠道蠕动对全消化道进行连续摄像,虽然无创、简便,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而小肠CT是间接影像,能够发现肠壁增厚、肠系膜血管改变、狭窄等病变,但对瘘管、黏膜侧溃疡不敏感,必须结合临床症状进一步排查。

“尤其是有反复腹泻、消化不良、出血的患者,其他检查手段没发现问题,很有必要做一次小肠镜进行排查。”郭勤表示,以克罗恩病为例,小肠镜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病变,明确诊断,及早药物治疗,必要时内镜下对病变肠段进行切除,能够有效阻断病情的进一步蔓延。

目前,小肠镜适用于潜在小肠出血、不明原因腹泻、小肠梗阻,以及疑似克罗恩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肿瘤或增殖性病变等的诊断,也适用于小肠病变的内镜下治疗,如小肠良性肿瘤、息肉的切除、小肠血管病变治疗术、小肠狭窄扩张术、异物取出等。

据介绍,郭勤团队成功完成了多例高难度的小肠镜下微创治疗,包括P-J综合征多发息肉的切除、炎症性肠病肠道狭窄切开或球囊扩张、小肠血管瘤治疗、支架置入等。对于某些患者,以小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的“双镜”联合治疗,或小肠镜联合外科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损伤,尽可能保留多的小肠,避免短肠综合征,促进康复。

丨专家简介

郭勤

医院小肠内镜科主任,小肠疾病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性肠病学组内镜俱乐部委员,湖南省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炎性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小肠镜组委员,广东省药学会IBD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人才,美国CITYOFHOPE国家医疗中心访

熟练处理消化内科危急重症及疑难杂症,尤其擅长小肠疾病、炎症性肠病的诊疗,小肠镜检查及治疗、消化内镜下微创治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