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你听说过ldquo川崎病rdquo [复制链接]

1#

KEYWORD

川崎病

KawasakiDisas

宝宝反复发烧,可能是川崎病在作怪!此病症状与感冒很相似,有时候连医生都会误诊,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可能对宝宝的心脏造成永久性的损害!

今天,核桃君和大家一起揭开「川崎病」的神秘面纱。

川崎病的概念

川崎病(Kawasakidisas,KD)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又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nouslymphnodsyndrom,MCLS),是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先报告,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本病的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并呈现出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的趋势。

川崎病的临床症状

①发热: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且抗生素治疗无效。②双侧眼睛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川崎病为全身性系统性血管炎,可导致眼底血管扩张和视网膜水肿,从而出现眼睛结膜充血的症状。③唇及口腔表现:草莓舌、红嘴唇、皲裂。④手足症状:手足水肿,手指脚趾脱皮。⑤皮肤表现:红色皮疹,可发生在腹部、手臂、腿、后背等部位。⑥颈淋巴结肿大。⑦甚者出现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⑧其他:间质性肺炎、无菌性脑膜炎、消化系统症状(腹痛、麻痹性肠梗阻、肝肿大、*疸等)、关节痛和关节炎。

川崎病的危害

川崎病本身的症状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本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相关资料表明,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可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冠脉扩张、狭窄、冠状动脉瘤以及心肌梗死等),随着患儿的不断长大,其后遗症将成为青年期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后果不堪设想。

患儿在发病第1~6周可出现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失常。发生冠状动脉瘤或狭窄者可无临床表现,少数可有心肌梗死的症状。冠状动脉损害多发生于病程第2~4周,但也可发生于疾病恢复期。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瘤破裂可致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岁以下的男孩,红细胞沉降率、血小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

川崎病造成冠脉受损的原因

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好发于冠状动脉。幼儿期冠状动脉组织结构不完善,位于主动脉起始部,承受血管压力高,无周围组织保护和支撑,而相对儿童来讲,组织学上发育较完善,免疫应答程度也不同,因此可出现冠状动脉扩张。

诊断标准

辅助检查

心电图早期非特异性ST-T变化;心包炎时可有广泛ST段抬高和低电压;心肌梗死时ST段明显抬高、T波倒置及异常Q波。心脏超声急性期可见心包积液,左心室内径增大,二尖瓣、主动脉瓣或三尖瓣反流;可有冠状动脉异常,如冠状动脉扩张(3mm<直径≤4mm为轻度;4~7mm为中度)、冠状动脉瘤(≥8mm)、冠状动脉狭窄。

……

川崎病患儿如何投保呢?

申明:以下思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病历材料、不同保司承保结论为准;本号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任何公司、机构无关;投保时需如实告知,同时提交川崎病的历次住院病历(需包含心脏超声)、随访资料(出院后的定期和近期心脏超声复查)。核保结论的出具需要参考客户的年龄、患病时间、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受累等因素;心脏超声检查报告可以体现出冠状动脉的情况,所以尤其重要。川崎病患儿建议出院满6个月后投保,<6个月考虑延期。川崎病为自限性的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见于1%~2%的患儿。我们要判断川崎病是否复发,存在一个观察的疗程。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在出院以后需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及第1~2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主要是心脏超声的检查)。故病史<6个月的患儿会考虑出具延期的结论。临床治愈>1年且无后遗症(住院治疗期间无急性期冠脉扩张,目前心脏超声正常),重疾险、寿险均可标准承保。临床治愈>1年且无后遗症(住院治疗期间有急性期冠脉扩张但不严重,目前心脏超声显示受累的冠脉已恢复正常),重疾险、寿险考虑加费。目前复查心脏超声仍存在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者,重疾险、寿险均拒保。医疗险对于川崎病的考虑更为严格,一般来说,既往患过此病,拒保。

宝宝健康无小事,高烧久不退去,父母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喔,不要因为一时大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最后,预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六一儿童节快乐~

作者

胖核桃君图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参考文献[1]《儿科学》(人卫第9版)[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