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一个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1#
北京手足癣医院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141305.html

你好,我是克哥。

这篇是「克哥顿悟」第二十六期,

内容源自于我日常记录的思考碎片或读书笔记,首发于朋友圈或知识星球,这个系列尽量一周更新一期,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本期话题多围绕「认知升级」和「终身成长」

1、从信息流动的层面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因为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是被公开分享的,尤其随着ChatGPT的出现,相当于给每个人都配备了一个私人成长教练。

而它们如果能够发挥作用,那一定是和我们自身产生了共振,因为即便外在的工具再好,但是我们这一端如果出现了问题,

比如没有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对认知的执行不到位,或者是没有持续去了解和挖掘自己的优势与使命,

那么就算ChatGPT这样的外在的工具再好,也是没有办法帮到我们的,我们需要优先解决自己内部的问题。

2、烦恼即菩提,问题即机会。

就像在游戏中只有打了Boss才能大幅增加经验值,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认知和能力上的升级,而非逃避问题一味增加游戏时长。

年龄在某种程度也是如此,它只是衡量我们生命时间的刻度,并不必然代表着它也同时带来了成长所必须的经历。

3、目标的最终实现是一种自然结果,关键在于增加过程之中的投入。

因为投入和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减少情绪的影响,持续每日挥刀下。

4、达克效应时刻都存在着。当我们感到骄傲自满的时候,就需要及时觉察并谨慎起来,而当我们处在低谷期,觉得自己撑不下去的时候,咬牙坚持住,也许明天就会迎来曙光与转机。

5、刚才在即刻上看到Flomo创始人少楠老师说,“真正稀缺的不是知识,而是实践的机会。”

确实如此,在实践中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而实践的机会需要自己争取和把握。

一方面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实验田”,这是我们可以持续学习和付诸实践的对象,也是一台高质量的提问机器。

比如对我来说,就是自媒体内容创作和投资理财,因为我持续在做这些事情,所以必然会在实践中遇到问题,

在这个时候就更容易带着问题找答案,并且可以及时有效的去检验某个认知是否有用,而非只能在头脑中享受思考的乐趣。

另一方面当我们看到能够用在生活与工作当中的知识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立马去用,这是最难得的习惯,也是最有价值的。

6、亚里士多德曾经说,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乔布斯曾发全员邮件专门提到了这段话。

按我的理解来看,很多时候人们不是因为偶然的行为或者是一时间的选择就成为了优秀的人,

而是因为日复一日的重复在做某件事而养成了好习惯,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的、无需思考的行为方式。

就拿我每天读书、写作、健身、冥想这些习惯而言,因为一直在重复地做,重复地感受到正反馈,

所以行为就会越来越会牢固,而也正是因为重复在做,这些行为带来的好处和影响也会不断塑造着我的认知与生活。

这些习惯对应的「因」,会自然带来身体健康、精神富足的「果」,就像1+1=2的铁则。

7、郝培强在他的新书《松弛力》中提到,一个人的伟业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持续的改变自己。

因为当我们把自己当成一个未完成的贝塔产品,不断去寻找和拓展自己的边界,并且不断去迭代的时候,“改变世界”这样的事情,只是伴随我们乐在其中的终身成长的副产品。

8、从大脑可塑性原理的角度而言,人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普通人和伟大的人在DNA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人的天性决定了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需要信心和积极情绪。

做一件事情如果成功了,就会获得成就感,而成就感会带来自信心,进而激励我们去努力做下一件事情,这样我们就会进入到正向循环,

在正向循环的驱动之下,就可以不断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甚至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无论我们是习惯养成还是刚开始做一件事情,其实都要尽可能遵循微习惯的逻辑,也就是不要给自己太多难度,充分照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感到快乐,有自信,有成就感。

9、1+1=2的规律亘古不变,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经常是走在路径依赖上,

如果我们想要改变最终的结果,就要先把一天重复的路径梳理出来,然后在整个过程当中去增加或者是减少一些变量。

10、“人和人在生理上的差异,对人的生存竞争的影响越来越小,换言之,知识改变命运。”

确实如此,这让我想到投资人纳瓦尔说的,决策的重要性被大大低估了,决策的质量又取决于知识结构的质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