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无影灯下的哨兵毓璜顶医院麻醉科无痛, [复制链接]

1#

胶东在线12月27日讯(通讯员李成修李凌峰摄影报道)说起麻醉,《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这里的“麻沸散”,相传就是华佗创制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

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如今临床外科技术日新月异,临床麻醉也在飞速发展,从而改变了数千万患者的命运,让原本无法实施手术的疑难危重患者获得手术的机会。

记医院麻醉科,忙碌,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每天近三百台的手术让这群无影灯下的哨兵始终坚守阵地,半刻不得闲。主任马加海和他手下的88名麻醉医师和18名麻醉科护士用行动诠释着“无痛,绝不止打一针那么简单”的道理。

马加海(右1)术中分析患者麻醉情况

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意识到麻醉的重要性。对于患者的托付,医院麻醉科全体也始终与“医者仁心”践行入行初心。

“我们面对患者年龄上达近百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新生儿,业务量逐年增大,危重疑难病人明显增多,门诊无痛技术和外科系统新项目的广泛开展,工作区域分散,给麻醉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马加海坦言,在医院手术室,每天80岁以上手术患者超过20台。“而麻醉技术的发展已经让高龄不再是手术的禁区。”

近日,在医院的骨科手术间,马加海带领的团队在超声引导下,熟练完成改良髂筋膜间隙阻滞、坐骨神经阻滞、桡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等,连接先进的心排量监测仪……在神经阻滞配合浅全麻的复合麻醉下,一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92岁高龄患者顺利完成髋关节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很快苏醒。马加海说,“这放在以前,是全科都头疼的危重病人麻醉,但我们在新技术项目开展和超声等先进仪器的帮助下确保了手术麻醉的安全,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为守护患者生命安全,科室始终将“质量”作为核心,以“制度”为重点。不断提高科室成员的风险责任意识,加强术中常见麻醉意外并发症处理、新冠肺炎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模拟演练。“要综合考虑年龄、职称、性别、手术量等,平衡各区人员力量搭配和年轻医师的轮转,每位麻醉医生要一专多能,重点壮大心外、耳鼻喉、普外科、小儿科、无痛分娩、骨科等亚专业,力争有几个亚专业省内领先,国内知名。”他说。

马加海(右)为患者实施麻醉

创新,科室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科室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词除了安全就是创新。科室开展了生殖医学科无痛取卵等新业务,医院第一例神经外科术中唤醒麻醉、第一例无痛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第一例不插管胸科肺叶切除术麻醉、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手术麻醉等。“只有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医院的前列。”

去年,患者卢先生,出现了持续一个月不明原因的头晕,到医院检查发现,大脑功能区长一肿瘤。大脑是人体神经中枢,大脑皮质功能区手术也是最令神经外科医师感到棘手的手术之一。术前神经外科专家经与麻醉科反复讨论后,在综合评估了手术风险,并征求了患者意见后,最终决定,在切除肿瘤过程中施行“术中唤醒”技术,尽最大可能保全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

跟其他全麻手术相比,术中唤醒麻醉是一个麻醉——唤醒——麻醉的过程,在唤醒过程中对麻醉医师要求极高。马加海介绍说,“为减少患者清醒期间的不适感及唤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唤醒期躁动、呼吸道阻塞、呼吸抑制、癫痫发作、颅内压升高等各种风险,这就需要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近三年来,麻醉科每年申报新技术近10医院技术创新奖。其中,等容血液稀释大大降低了心外科异体血输注比例;实时动态三维经食管心脏超声监测使医院心外科麻醉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在山东省较早开展的产科自体血回输、超声引导椎管内麻醉和剖宫产全身麻醉技术大大提高危重产科麻醉水平;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减少了巨大肝肿瘤切除出血量;精准多模式术后镇痛理念受中华麻醉学杂志编辑部等邀请在北京、上海等40余个城市授课推广;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等创新ERAS流程受到好评,并受邀撰写“耳鼻喉头颈外科围术期气道管理全国专家共识”。

马加海(左一)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变革,不仅要减轻痛苦更要快速康复

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高龄产妇需要接受剖宫产手术,而高龄产妇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子痫等并发症明显升高。这给麻醉医师和产科医生带来挑战。尤其是胎盘早剥、胎盘置入、凶险型前置胎盘等有大出血风险的产妇剖宫产直接体现麻醉医师的技术水平。

麻醉科早在年,就在马加海的带领下,推广剖宫产全身麻醉,提高患者舒适度,又为急诊手术提供宝贵时间。在省内突破难关较早开展剖宫产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节约了珍贵的血资源,为危重症孕产妇剖宫产手术保驾护航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孕妇,科室在新生儿手术麻醉水平上,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近日有一出生仅5天的坏死性结肠炎的患儿,体重仅克。“患儿属于早产27周,极低体重儿,患有肠梗阻、腹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多种疾病,病情复杂,情况危急。需要急诊手术。”马加海说,“这种患儿麻醉手术风险极大,器官发育不成熟,患儿的脑袋还没有麻醉医生的半个手掌大,完成气管插管和术中生命体征的维持更是提出挑战,手术中发现患儿小肠自己扭转了好几圈,造成肠坏死,腹膜炎。”术中经过外科医生和麻醉科配合,手术顺利,术后转入重症监护房继续治疗。

据了解,每年医院手术室都会有几十例这样的患儿需要抢救麻醉手术,而麻醉科通过精湛的医术为围手术期患儿保驾护航。此外,加速康复理念是技术性的变革,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快速康复。麻醉科积极开展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助力多模式镇痛,成为加速康复外科的核心科室。

麻醉科举办麻醉星火燎燃烟台公益活动

绸缪,公益培训期待“燎燃烟台”

《黄帝内经》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为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急救意识,推动院外心肺复苏技术普及,挽救更多宝贵生命,烟台医院麻醉科党支部自发成立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公益培训志愿者队”。

由科主任、护士长带队,30多人的队伍中博硕士就有20余名,他们自费购买了心肺复苏人体模型、自动除颤器模拟机、话筒,制作了宣传条幅、宣传册,录制了心肺复苏教学视频等。自年6月份以来,他们利用周末或假期时间,在烟台滨海广场、万达广场、社区、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医院门诊、健身中心等公共场所开展了40余次公益急救知识培训,超过人现场参加,超过6万人观看了培训直播,让“麻醉星火,燎燃烟台”。

马加海介绍道:“在心脏骤停患者倒地的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在倒地的4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降至50%;而在心脏骤停患者倒地的10分钟以上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也就是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因此称心脏骤停后的十分钟为‘白金十分钟’。可见,时间就是生命!”

医护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科普培训时,为群众详细讲解心肺复苏的基本概念、操作方法、复苏的效果,普及“第一目击者”“黄金四分钟”等应急救护概念。采用人体模型进行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法等急救技术演示、培训,对急救姿势、手法及相关要求进行现场指导,演示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分解动作,保证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要领,亲身体会心肺复苏技术。针对不同的年龄群体,采用个性化的讲授方式,培训内容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有趣,赢得了广大港城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烟台医院麻醉科主任马加海

专家简介:

马加海,主任医师,博士,烟台医院麻醉科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医学中心访问学者,硕士导师。

年潍坊医学院第一届麻醉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医院工作,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年转业至烟台医院工作。现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康复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麻醉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老年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委,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术期分会副主委,山东省医药教育协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烟台市医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委,烟台市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主委,烟台市麻醉科质控中心主委等。

年,作为烟台医疗队队长参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工作,被授予二等功;年3医院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的抢救;年1月参加栖霞煤矿事故医疗救援,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年被评为市直卫生健康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十余名。从事临床麻醉工作26年,临床经验丰富,能掌握并娴熟运用国内外麻醉最新理论和技术,擅长心外科、儿科、产科、耳鼻喉科、胃肠外科、骨科等各科急危重症手术麻醉及常见麻醉意外并发症的处理。

麻醉科全体医护人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