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岁宝宝患10种疾病,东莞白衣天使搭建 [复制链接]

1#

你能想象,一个只有两岁的宝宝,被十种疾病所折磨吗?

来看看他患的这些疾病:1、重症肺炎;2、呼吸衰竭;3、不完全性肠梗阻;4、应激性胃出血;5、闭塞性细支气管炎;6、房间隔缺损;7、重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8、低镁血症;9、低钾血症;10、尿道下裂(会阴型)。

由于孩子的情况紧急,救助时多种药物需要同时静脉输入,必须马上建立有效的输液通道,同时还要较长时间留置。

医生决定给孩子进行深静脉置管。深静脉置管指的是通过位置比较表浅的静脉,向体内深部的大静脉和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一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技术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操作中,临床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静脉留置针,还有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VC)等深静脉置管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创伤少及输液速度快等特点。

可是,怎么建立,让医生觉得很棘手。因为患儿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基础疾病多而危重,曾经多次反复住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导致外周血管条件极差,建立外周静脉输液通道不可行。其体格细小、呼吸急促,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风险高、穿刺难度较大,基本不可行。患儿外周循环差等因素导致外周深静脉在超声下显影塌陷、模糊,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难度同样大。

左右为难。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黎小秀主任发动全院联合多学科会诊,经过院内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与儿科医师及多学科会诊分析讨论,并与患儿的家属进行了充分沟通,医生们决定给孩子置入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保障中长期治疗能够顺利进行。

经过经B超再次评估血管,孩子上臂数条静脉及腋静脉均塌陷、显影模糊。几经考虑后,大家确认孩子右手前臂贵要静脉为最佳穿刺血管。治疗团队在B超引导下,为其成功开展了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患儿右前臂留置了一根PICC导管,为孩子成功搭建了“补液生命线”。凭借这根“生命线”,患儿抗感染、解痉平喘、护心、营养补液等输液治疗全面跟进。最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控制,呼吸得到改善。

据悉,这也是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首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也标志着其第一例儿童深静脉置管成功,其静脉治疗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填补了该项技术在儿科重症护理领域的空白,未来将为儿童重症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在B超引导下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有效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利用大静脉血流速度快的特点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刺激血管,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是以综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一门导管静脉穿刺留置术。

文字/钟晨

摄影/医院供图摄像/无

编辑/贾庆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