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乐收到的留言及私信中,大家经常点名想看“XX癌”的科普知识。
名中带癌,往往令人闻之色变,但如果把“癌”换成“瘤”,人们的畏惧心和好奇心可能就要打折了。
凭着想象胡乱揣测“癌”和“瘤”,没病则已,一旦病来,结果不是恐慌过度、病未重人先垮;就是低估疾病,错失治疗时机。
防治肿瘤,“癌”和“瘤”一定要分清
基础知识先走一拨:不管是“癌字辈”还是“瘤字辈”,它们都属于肿瘤家族。
肿瘤根据性质不同,分为良性、恶性和交界性(介于良性恶性之间)肿瘤。
良性肿瘤像个铁憨憨,通常在哪儿落脚就在哪儿原地膨胀性生长,长速较慢,也很少侵蚀破坏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转移扩散,凭这几点,良性肿瘤危害比较小。
命名方面,良性肿瘤多数叫做“XX瘤”,比如脂肪瘤、纤维瘤等。
恶性肿瘤分裂增殖比较快,祸及周遭组织器官不说,还容易扩散转移,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控制治疗,一言不合就把人带走。
命名方面,恶性肿瘤花样就比较多了↓
有熟知的“XX癌”,它们起源于上皮组织,比如肺癌、胃癌
有不那么常听说的“XX肉瘤”,比如骨肉瘤、血管肉瘤
还有貌似良性,实为恶性的“XX瘤”,比如淋巴瘤、脑胶质瘤、黑色素瘤
也有干脆以“XX病”命名的,比如白血病、霍奇金病(霍奇金是人名)
有一说一,人们因为某些恶性肿瘤是“瘤字辈”,就低估它的恶性程度,这么做太草率了。
小乐举个栗子,让你看看名字“人畜无害”的恶性肿瘤背后是怎样一副面孔。
淋巴瘤
人体内有一套遍布全身的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组组织、淋巴结和淋巴管道,细小的淋巴细胞随着淋巴液循环往复地流动,片刻不停。
当身体某个部位发生病*感染,那儿的淋巴细胞随即增生并调动免疫功能,它们要把致病的微生物滤出并消灭。
这期间,体内的淋巴细胞增生了一大坨,外在就体现于淋巴结肿大,比如咽喉发炎的时候,下巴底下可以清楚地摸到肿大的淋巴结,炎症消退后,淋巴结又会恢复原状。
当然,淋巴细胞之所以能“收放自如”,遵循的是生理需要,万一它们是被其他因素支配(例如服用免疫抑制剂、接受过量放射线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没完没了地增生,那恐怕就是淋巴瘤作祟了。
按照WHO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80余种淋巴瘤大致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后者恶性程度高,约占全部淋巴瘤的90%。
1
淋巴瘤出没,常见症状包括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虽说看得见摸得着,但患者未必留意,或者发现了还强行当成“上火”。
2
随着疾病进展,淋巴瘤开始浸润膈肌、肠系膜等部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甚至肠梗阻等症状。
3
病情再严重的,淋巴瘤还可能侵袭肝、脾、颅内、骨骼等组织器官。
淋巴瘤作恶,借助的是淋巴流经周身这个特点,也正因如此,“开刀”搞不定它。
但淋巴瘤也并非不治之症,根据病理学分型不同,治疗淋巴瘤还有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可选择。
脑胶质瘤
同为“瘤字辈”的脑胶质瘤,也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说它是“狼”,因为它属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以及治愈率低是其“招牌”特点。
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由无数神经元构成,除它之外的细胞可以通称为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种类颇多,但不管怎么分类,它们的工作内容都差不多——为神经元提供血氧,以维持大脑中枢正常运转。
平时,神经胶质细胞相安无事,但如果遭受某些病*感染、生活环境变化以及受到化学、电磁辐射等影响,就埋下了恶变的种子。
恶变后,脑胶质瘤便逐渐露出獠牙——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癫痫等症状;伴随肿瘤压迫、浸润、破坏脑组织,后期可能还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比如瘫痪。
一旦查出脑胶质瘤,意味着生命开始和时间赛跑了,至于生命能延长到何时,不看天意而是要看肿瘤情况。脑胶质瘤分4个级别↓
01
1级可以全切且不复发;
02
2级能否全切就不一定了,但患者总体尚有3-10年生存期;
03
3级和4级的脑胶质瘤恶性程度明显更甚。即便术后病情也很快反扑,患者生存期通常仅有几个月至一年。
另外,脑胶质瘤能不能切、能否全切,还取决于它长在哪、长了多少。
要是它位于生命中枢脑干等重要部位,出于保护正常神经功能,怕是不能切之而后快;
要是长太多,颅内到处都有,那也很难开展手术,转为防化疗、综合治疗才能尽可能延长生命。
恶性黑色素瘤
点击链接,一键阅读▼
?你身上有几个黑痣?它们会不会变成黑色素瘤??痣的5个癌变信号,出现一个就很危险!看看你的痣还好吗?
这几个恶性肿瘤,名字虽然叫“瘤”不叫“癌”,实际却是难对付的狠角色,可见不能按名字判别肿瘤的良恶。
了解肿瘤常识,分清癌和瘤,也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一步!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