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白癜风康复天使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6-07/87338.html导读
他“怕死”,但他惧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国家花在他身上的25年培养资源。
来源:医脉通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年伊始,刚刚过去的50多天,中国因新冠肺炎累计确认人数已达人,累计死亡人数已达人。在这其中很多都是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
年前我们为杨文医生和陶勇医生流泪,为医院是否应该设立安检争执不已。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把医生这个群体推到了聚光灯下,无数医护人员请战一线,逆行而上,目前官方报道,已经有余名医护人员被感染,20余位医生牺牲在抗疫一线。
无论在抗疫一线,还是在日常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是被赞美被尊重,还是被误解、被埋怨甚至是被伤害,为了病人,为了人类健康,他们一直勇往直前,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病魔,这就是《中国医生》。
这部豆瓣评分9.3分的纪录片,制作组历时两年,深入医院的不同科室,跟踪拍摄了多名医护人员,真实还原他们的日常工作,一经播出豆瓣就有多条短评,微博评论超10万,虽只有短短9集,但相信看过的人,都能对中国医生多一份理解。
“我想把你撕成碎片”
第一集的开始,医院卒中中心主任朱良付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和他关系不错的病患由于抢救失败去世,患者妻子一边咒骂他,一边要求他继续为自己看诊。
一边投诉和咒骂,一边继续要求医生为自己服务,这样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却是朱良付工作的常态,因为他每天面对的都是我国死亡人数最高的疾病-脑卒中。这类心脑血管病是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发病紧急,短时间内得不到救治会容易致残或者致死。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绿色通道的准备,朱良付形容为“刀出鞘,弦上箭”,像*队一样,24小时随时应对各种紧急状况。而作为负责人,朱良付付出了他所能付出的一切。
影片中的朱良付,会和病患开玩笑让他们去买红裤头来冲冲喜,见到做了3、4次手术的小男孩会积极鼓励他好好学习,而当镜头里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他的步履看上去有些蹒跚。高强度的工作和无规律的生活作息让他很担心自己的身体状态,他坦言自己“怕死”,但他惧怕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国家花在他身上的25年培养资源。
而有着“心脏上的拆弹专家”医院心胸外科的王东进主任也有着同样的顾虑,由于心脏手术的需要,他常常需要进行十多个小时的手术。医院的工作外,学术会议、讲座、义诊占去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因为这样他落下了一身的职业病,和朱良付一样,他也很“怕死”,因为他所进行所做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危险系数极高,如果抢救不及时致死率会高达50%以上,他怕的不是自己的“死”,而是万一自己身体不行了,患者怎么办。
第一集的官方名字为《诚挚》,播放平台给它另加了一个小标题——“不敢死的医生”。没看过的人都会疑惑,医生天天见惯了生死,理应可以坦然处之,为什么还会这样?而看过之后方才懂得其中的深意。作为主任医生,他们深深懂得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懂得自己的生命不单单是为了自己或家庭,而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但即使如此,仍有一些人对他们恶言相向,有些甚至付诸行动,面对这些人,朱良付只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解释和沟通。本集中一个片段让人难忘,由于时间紧张,在家属明确治疗风险做决定时,朱良付不得不用手机录音来防患于未然。朱医生坦言,当意外发生时,医生会比患者亲属更加的难过,但对于这一点能理解的家属,真的太少了。
“每天占用工作时间最长的,
是和家属的沟通”
在这部9集的纪录片中,拍医院的大部分科室,里面包括肿瘤科、妇产科、血液科、麻醉科、ICU……但很多人说最难忘的是第七集的急诊室。作为突发性最强的科室,送往急诊的重症患者里高龄老人和癌症晚期病人居多,能救回来的几率很低,而如何和家属沟通让家属做出抉择,是对急诊科医生极大的考验。
医院急诊科的主任医生王*和他的团队,花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医院时几乎就被判处了死刑的老年人,在没有明显的生命体征后仍不停歇的对老人进行长达60分钟胸部按压,先是医生,然后是机器,面对一批批赶来的病人家属,王*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老年人的情况。在观影者看来这或许没有意义,应该尽早放弃治疗,但王*坦言,即使知道抢救回来的希望几乎为零,但是为了给家属一个交代,还是要付出最大努力。
而更为直观的,是急诊科主治医生邵翔接手的一位肠梗阻病人,这位89岁高龄的病患不仅有肠梗阻,还有心脏病。肠梗阻必须做手术,但如果做手术,病人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邵翔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告诉了家属。但对于是否进行手术,病人家属商量了5个小时还没做出决定。在这段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时间中,已经工作了12个小时早该下班的邵翔一直留在急症室和家属沟通,原因仅仅是想给家属更多的安慰。
急诊科这一集最深刻的映像,是王*似乎永远接连不断的电话和邵翔反复劝说的话语,因为在这里每天都要面临太多的抉择,每时每刻都有生命在这里流逝,生或死、进和退在这里交织。医生和患者的每一次沟通,每句话,每个语气,每个眼神都可能引起纠纷。因此医生们在急诊的行为都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并不是花在救治病人上,而是与病人家属的沟通中。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患者和其家属考虑,而现实中又有多少家属能明白急诊科医生的这份苦心呢?
“每一个医生,
都是真心想为来这里的人,
做些什么”
《中国医生》的最后一集,带我们走进了妇产科和骨科。在这里,医院的胡娅莉和邱勇共同为了一位先天畸形的胎儿而努力。胎儿的父母是一对来自南通的夫妻,多次试管失败后才怀上这个孩子,对这个孩子分外珍惜。但早期检查出孩子患有膈疝和严重的脊椎侧弯,县医院医生已经劝他们放弃,但是他们仍想尽最后的努力。为了帮助这对夫妻,胡娅莉特意请来了邱勇进行会诊,希望能帮助这位好不容易怀上孕的母亲保住胎儿。
在邱勇的帮助下,孩子脊椎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似乎往皆大欢喜的方向发展,但随后画面一转,在2个星期后的复查里,孩子的膈疝问题越发严重,这对夫妇最终不得不决定终止妊娠。面对着痛哭的母亲,胡娅莉手拿着纸巾递给她,自己脸却背过去。此时,这位14岁辍学跟随村医学习,凭借自己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即使61高龄还奋斗在一线的前副院长、妇产科主任,自己也流下了眼泪。
同样让人感伤的,还有在前几集中中国科学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孙自敏的“至暗时刻”。她说:“在年,做过我们科15年的白血病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就剩一个病人,最后那个病人还是不在了,就整个全*覆灭。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医生工作了15年,等于白干了,你没让一个病人活下来。所以我当时不想当血液科医生了……医生再苦,它支持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就感,但是我们没有任何成就感,病人都死了,你讲我们天天在做什么……”
在这两位医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医生在面对疾病的脆弱和无力。可现实中,很多人都觉得,我花了钱,医院,你们就有责任把病治好,可事实上疾病能够被治愈还取决于到科技发展和药品研发等多种因素的,医生一人是无法创造奇迹的,这就是很多医患纠纷的来源。哪怕是邱勇,这位法国归来的脊椎侧弯专家,鉴定出了大部分导致脊椎侧弯的基因,也坦言在预防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着。胡娅莉从原职位上退下来后还是天天上手术台、周周看诊;孙自敏迎难而上,最终攻克了脐带血移植中植入率的难题;邱勇同时开设了5个诊室,巡视式地看病,最夸张的一次,在一个人的礼堂里问诊。医生并不是万能的,但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他们从未有过片刻停歇。
《中国医生》落幕了,在短短9集内容,却诉尽了医生的辛苦、成长、陪伴与无奈….而最震撼人心的,是哪怕走过重重艰难,他们却仍然初心未改。
根据《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的调查显示,有23.6%的医生从未休过年假,而40%的医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医院每天需要接待患者万人次,医生超负荷工作变成了常态。伴随着超负荷工作的,还有来自家庭的压力、随时可能发生的医闹纠纷和无法救治病人时的无力感。
面对这一切,中国医生从未曾有过一丝丝的退却。从SARS到新冠肺炎疫情,他们一次次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冲在第一线,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的幸福安康保驾护航。影片中的何强副院长、尹万红医生和施秉银院长在疫情发生后已前往武汉支援。
在这场开年就给全国带来黑暗的疫情中,在一线日以继夜,舍生忘死和疫情抗争的他们,就是这黑暗中的点点星光。
这些光,来自年逾八旬主动请战的钟南山院士;来自坐着轮椅依旧看诊的董宗祈教授;来自身患渐冻症仍作战一线的张定宇院长;来自许许多多不为人熟知地既普通又伟大的医生、护士。他们每天面临着物资缺乏、防护不到位、时间紧迫、病人繁多等诸多困难,危急时刻,条件艰难,即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他们也从未退缩,仍坚强的在前线咬牙坚持着。
有人说在这次疫情中,看到了中国医患关系最理想的样子——医生和患者一起翩翩起舞、患者演小品只为博医生一笑,医生和患者之间其乐融融,甚至有医生感叹:“因为这场疫情,感觉十几二十年前的医患关系回来了”。这样医患一家亲,医生患者彼此记挂,引为知己的情景是我们多年渴求的。但同样在疫情期间,仍有病患为难医护人员的新闻传出,疫情期间且如此,疫情结束后又会怎样呢?
一位观影者说的:“很幸运,中国总被一些勇敢的普通人保护着。”你们口中的白衣天使,在脱下工作服后,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份职业,我们理应给与他们更多的信任、爱护和尊重。
《中国医生》的总导演张建珍说:“《中国医生》在这样的关口播出,也许是一种幸运。但我更希望在疫情结束之后,医生可以被善待。”
希望这次疫情后,这部纪录片,能够让更多的人懂得医生的不易,让中国的医患关系逐渐回归本该有的样子。
当阴霾散去后,愿阳光所在之处都能延续疫情之中医患双方的这份美好,万民同心、国泰民安!
征稿一起携手,共度难关疫情来势汹汹从猝不及防到全力阻击在前线的你们见证了太多太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里你都经历了什么?可想找个倾诉的对象?医脉通现面向所有一线医生征稿“疫情下的医护实录”大家携手,共度难关要求:真实征稿形式不限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均可联系我们小脉投稿邮箱:tougaomedlive.cn戳这里,更有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