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曙光节气立冬万物收,进补肾精藏澎
TUhjnbcbe - 2023/7/25 9:34:00
北京皮肤病网上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

诗韵

节气

立冬

言鹿

日上三时晚,齐身揽厚披。

苍萧攀草木,伏蛰待佳期。

节气小百科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经为°,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秋季少雨干燥气候渐过去,开始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正所谓“北风往复几寒凉,万家晒物备收藏。”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节气

养生

为何要冬令进补?

“冬三月,此谓闭藏”,如何让身体更好地吸收营养,如何让营养物质收藏得更好?以备来年春天更好地“抽枝发条”,更好地进行生产活动,这是对于农耕社会,人如何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养生建议。在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衣食无忧,室内环境可能四季如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表面上已不复存在,但自然界四季更替的节奏未变,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与古时相同。

立冬之后,气候寒冷,较之古人,现代人可能不需要积蓄更多的能量去御寒,但“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中医发病学理论对现代人的健康指导仍为适用。

故而,立冬之后,对于平素体质虚弱,或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群来说,适当通过食物或者中药膏方的补养,使身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生理平衡,有利于改善来年的体质状态,这也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防病治病理念。

冬日养藏之道

1.睡眠充足勿扰阳: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因此,立冬时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早卧晚起,多寐而阴血荣养,则阳有所依而精气藏。

2.驱寒就温防开泄:

立冬后气温突降寒风起,平素体质偏弱以及劳倦不当的人群,尤其需要着衣保暖,防止因体虚卫弱感受寒邪而进一步耗损阳气;相反,婴幼儿、青少年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着衣过多过厚则易使人体汗出过多、腠理开泄而使寒邪易侵。

3.饮食重御寒养肾:

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寒,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而阳气根源于肾,平时可多食一些补肾温肾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蛋等,以养肾精助收藏。同时少食生冷水果,防止寒邪伤胃,伤及脾胃阳气。

4.运动宜和缓适中:

立冬之后进行适当的防寒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但不适合室内外过于激烈的运动,一方面冬季锻炼容易运动损伤,另一方面运动强度大而使汗泄,不利于身体阳气的伏藏。故而适度运动以微汗为宜。

专家简介

傅慧婷

上海中医院传统中医科,中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工作十余年,擅长在内科杂病如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失眠、复发性口腔溃疡、月经不调、腰腿痛,慢病大病重病的中医调理。目前入选上海市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传承项目人才培养计划,已发表论文19篇,作为副主编编写论著1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原标题:《立冬万物收,进补肾精藏》

1
查看完整版本: 曙光节气立冬万物收,进补肾精藏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