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双气囊小肠镜下的小肠
TUhjnbcbe - 2024/5/14 17:37:00

近日,我院消化内科收治一名40岁的P-J综合征(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男性患者。该患者住院期间,完成了胃肠镜检查,并选择性切除了部分较大的胃息肉和大肠息肉。住院期间,医院可以做小肠镜(实际上,我院于年1月已成功开展了第一例无痛高清电子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这也是中山市历史上的第一例小肠镜检查)。于是,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这也是我院首次开展的小肠镜下小肠多发大息肉(大于2cm)的内镜下切除术,术程顺利,术后患者禁食1天,术后第三天的上午已顺利出院,可自主活动和正常饮食。

当年(年),我们的小肠镜检查主要用于诊断,比如: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型炎症性肠病(IBD)病人的内镜下活检等,甚少开展小肠镜下的治疗。目前,通过外出进修和不断地学习,国产耗材的更新换代,医院已经具备了开展小肠镜下治疗(如:小肠镜下切息肉,内镜下止血,内镜下狭窄扩张等)的能力。正如,中国医师协会小肠镜医师培训中心主任,医院全军小肠疾病诊疗中心(全国三大小肠镜规范化培训中心之一)主任宁守斌教授说的那样,小肠疾病的诊治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高地。放眼全国也好,全世界也罢,只医院或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无不重视小肠疾病的规范诊治。通过开展小肠镜下的诊断和治疗,打通了消化道的最后一个盲区,可以实现内镜下的全消化道检查、诊断和治疗,同时让医护人员对小肠疾病有了一些全新的认识(眼见为实)。

回到咱们这个病人。原来,这位病人,20年前已经确诊为“黑斑息肉综合征”,曾在我院以及中山医院等多次型“小肠、结肠节段切除术”,他的腹部可见4处较为明显的陈旧性手术疤痕,其中最长的一处约20cm。当时已经有教授建议他完善小肠镜检查,可惜当时的医疗条件没有给这些年轻人太多的机会,所以造成了这批孩子反复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而需要多次行外科手术治疗,部分病人可以术后反复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营养。

通过复习文献,我们了解到,对于P-J综合征的小孩,建议从10岁开始,每年或每2年完成一次小肠镜检查,目的是切除小肠内较大的息肉(>2cm者),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避免这些孩子反复出现的肠梗阻,肠套叠等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外科开腹手术,从而也就避免了术后的疤痕,术后肠道粘连等一系列的情况。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和患者的总体预后,有极大的作用。一般到了30岁之后,这类患者的小肠多发息肉开始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可以每3年,甚至5年再复查小肠镜。

科普:什么是P-J综合征?

回答: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简称P-J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良性疾病,最初由Peutz和Jegher两人分别在年和年报道,因而得名,它具有家族史、皮肤粘膜色素沉着及胃肠道多发息肉这三大临床特征。①色素斑:常分布于口唇、颊粘膜、四肢末端等部位,不高于周围皮肤或粘膜,色素斑幼年即可出现,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加深,青壮年时更明显,而后逐渐消退。②息肉:息肉广泛分布,可发生于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空肠及回肠最为多见,病理可分为错构瘤性或腺瘤性。一般无症状,但随着息肉的增长,可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腹痛、腹胀,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出血。③家族性:黑斑息肉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单一多效基因传递,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人发病,也可以是散发病例,因此,有条件的病人可进一步完善基因方面的检测。(胃肠道多发息肉,早期没有腹部症状,因此,部分病人的首诊医生,往往是皮肤科医生或儿科医生,有经验的大夫看到典型的黑斑后,会建议其完善无痛电子胃肠镜检查)

图文提供:消化内科岑川主治医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双气囊小肠镜下的小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