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还要从年开始讲起,我是凡化村十一组村民,今年已经62岁,自从我的老伴邹忠林年去世后,我就一个人带着8岁的残疾儿子孤苦怜仃地生活,我又体弱多病,生活十分困难。
古人讲“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亲戚些几乎不和我往来,生怕我连累上他们,走路人家都尽量离我远点,偶尔在村里的小路上与个把寨邻打招呼,人家都使鼻子“音”我,生怕我去他们家借钱借粮。往往回想起那些过往,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这种艰难的日子我熬了三年多。
年的春天终于到来,政府下派两个干部来我们村,第一书记周莉和帮扶干部唐志刚,我家能脱贫,离不开他们两个人。他们两人来到我们寨子后,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他们得知我家的情况后,便隔三差五地来我家拉家常,甚至和我一起做家务,不嫌我家脏、不嫌我家破,我似乎开始看到了一线曙光。
不久他们为我申请了第一笔资金,把我那破旧的老屋旧貌换新颜,我们娘俩也像别人家一样住上了宽敝亮丽的大水泥平房,从此,寨子里的乡亲不再用异样的眼光看我。
年又是一个美好的春天,他们了解到我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又为我们娘俩申请了低保金,从此我不再为油盐柴米担心,我的身体逐渐好转,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好。我不仅能下地干活,也能腾出手来干活,虽然我已62岁,但总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后来,帮扶干部又为我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我清扫寨子里的环境卫生,每个月还能领到元的工资。儿子虽然残疾,但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已送到坡贡镇中心学校读书,今年已升至八年级。
如今的生活让我充满希望,今年我喂了两头猪,收获了多斤生姜,还收获了多斤花生。这样美好的生活是党和政府给的,我不能忘了本,不能忘了根,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定要感谢他们,从我的花生还绿油油的长在地里的时候,我就默默地祈祷老天:“今年一定要给我一个好的收成,因为我要用它来感谢我的亲人。”
后来我的花生终于丰收了。于是我晾干后就悄悄地找了两个口袋,每袋装了满满的10斤,等待亲人的到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张赛整理编辑朱登芳编审尹长东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