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金许斌
清晨的前红村醒了。晨光破晓而出,洒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出海的渔民站在甲板上挥着手和亲人告别。
曾经,这个温岭最偏远的村,和海边的礁石一样毫不起眼,村民世代打渔为生,生活一尘不变。时代变革的大潮一浪接一浪冲刷着海岸,如今,这里正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
前红村党员群众亲手经过数十年努力塑造出了一个小康村的新面貌:水泥路铺到山顶,家家出门就能坐上小汽车;一个小区,高5层共21间,圆了村民的新房梦;垃圾不再围村,游客纷至沓来,渔民们纷纷转产转业,开民宿、办“农家乐”,落后的旧村落展露新颜;村集体收入结余从80年代的6万元,到10年前的20多万元,再到现在的多万元......
新的时代正远远走来,前红村也迎来了新的征程。
一变:渔民上岸奔小康
捕鱼是温岭石塘镇传承了几百年的祖业,上世纪80年代前后,前红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海营生。每年一到开海日,石塘中心渔港的渔船每天进进出出,源源不断地将渔民送往大海。
渔业幸苦家喻户晓。渔民们每年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既无里程碑,又无指示牌的长征,一出海就是好几个月。一网撒下去,一对船要拖着渔网行驶三四个小时后才收网。每天凌晨四点多,船上的渔民被大副的哨音叫醒,开始收网。鱼被打上后,为了保证渔获的新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分拣、冷藏。数千斤鱼往往要在日出前,分装进了数百个个鱼框里。
改革开放前,市场交易被严格限制。前红村渔民带回的鱼由石塘大队统一收购,手脚利索的渔民每年也只有元左右的收入,普通渔民一年几百的收入,更是要经常要“饿肚子”。年,改革开放如雨后春雷炸响了石塘,海鲜市场交易逐渐被放开。市场放开后,前红村的海鲜冷冻厂如雨后春笋般沿着海岸线“繁衍”,由于鱼虾市场价远高于原先的收购价,渔民的收入普遍从一年数百元“暴涨”到每月元。
那几年“下海”成为热词,全国各地“下海”的人不计其数,前红村村民林金水正是温岭为数众多的“下海者”之一。年的一个凌晨,林金水拎着一包干粮和车费,从温岭客运中心站坐往上海,再从上海转车北上首都,全程近20个小时。在北京,林金水几乎跑遍了所有市场,终于将自家的海鲜推销了出去。
40年一晃而过,近年来,林金水转型做起了国际海鲜贸易,成了前红村发家致富带头人。和林金水一样,前红村的渔民们在传统海洋捕捞转产政策支持下,开始洗脚上岸做起了海鲜贸易和渔船制造。如今,随着“千年曙光”景区的建成,络绎不绝的游客给石塘带来了生机,靠近海岸线的渔民纷纷上岸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今年54岁的渔民林安仁,去年年初将自家的靠海的房屋装修一新开起了农家乐,每逢节假日,一天能摆上20多桌。去年一年,林安仁靠着农家乐收入10余万。
村支书林应保给出了一个对比数据:渔户在前红村的比例从九成降到了三成。
夏日石塘周学军摄
二变:环境蝶变谋转型
宽阔干净的村道、大气美观的新房、一望无垠的海景。3月7日,驱车前往前红村,沿途一派秀丽风光。前红村位于石塘镇东南部的山地间,由前山和后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北邻曙光公园,西南面向石塘渔港敞开。
前红村曾遭遇垃圾围村的“窘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渔业的急剧发展,带动水产品加工业,无法买卖加工的“次品海鲜”和生活垃圾就被扔在了家门口。在前山自然村,地形下凹的海涂变成了“垃圾山”,垃圾堆起来有几十米高,臭气熏天。按林应保的话说,“当年,我们都是就着苍蝇吃饭的。”
年1月1日6时46分,在一年天中,这是很平常的一天;在一天分钟中,更是稍纵即逝的一分钟。然而,对前红村来说,对石塘来说,这却是记入史册的一分钟。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道曙光穿过冬日的寒冷,照射在这里。一夜之间,前红村万众瞩目,为了纪念这一刻,千年曙光园拔地而起,为前红村发展旅游奠定了基础。
石屋
打扫好房间再请客,搞旅游先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为铲除这个垃圾围村这个“心头大患”,响应美丽乡村建设,村里发动党员干部,用2个多月时间清运所有垃圾后,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沼气池,并制定日常保洁制度。
年6月1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前红村走访调研,提出打造东海好望角。多年来,这个浙东南沿海一角的小渔村,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咐,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东海好望角”上一道别具韵味的风景线。
党的十九大召开,让前红村党员群众再一次聚在了一起,商量发展大计。“总书记的好多话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在前红村村部门口,年过6旬的老支书潘巨来告诉记者,十九大报告里提到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令他印象非常深刻。“假如当初没有守住这片绿水青山,哪来如今的金山银山。”指着眼前的美景,潘巨来激动地说。新千年早已过去了,石塘除多了一些游客外,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新千年曙光的名声逐渐沉寂。如何用新的特色来吸引游客正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困难。”林应保所忧虑的,正是其他村民所担心的。
林应保指着游客接待中心南面的70多亩空地告诉记者,镇里将在这里建起一座投资上亿的曙光文化综合体,从曙光园到村里的滨海绿道项目也在征地过程中,后山余间石屋修复正在进行中。未来,前红村将打造以山海风光为基础的特色渔村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