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的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明曙光
TUhjnbcbe - 2025/3/5 19:23:00

-02-:06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竺大文朱婧

良渚古城遗址(莫角山宫殿遗址)。潘劲草摄

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此刻,距离“良渚”两字首次出现在考古领域,已经过去了80多年。“良渚”已然从一个小镇的地名成为遗址名称乃至史前文明的一个类型。

这里,我们试图沿着考古和文化的不同线索,来略加梳理,为什么偏偏是良渚——

1月26日,周五,杭州难得下了雪。在西北郊的大遮山一侧,浙江省考古研究所良渚工作站的屋子里尽管开着空调,仍然能感受到低温的侵袭。站长陈明辉一如既往地翻阅着手头的资料。

隔壁的另一幢房子里,木架子上摆满了各种陶器、玉饰乃至风干的谷粒,它们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大约年前,那个文明初露曙光的时期。

离这些房子大约米的地方,有一个隆起的高丘,一样被雪覆盖着,格外宁静,仿佛亘古以来从未被触动过一样。这就是莫角山。当天下午,以它为中心点的良渚古城遗址被正式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中国申报年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

对于考古所所长刘斌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早已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内。他们中的许多人长年工作和居住在遗址中心的这几幢房子里,就像他们所追寻的那些古老的先人,过着在外人看来略显单调的生活。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在考古界,这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正是在最近的十多年里,在良渚,连续产生了重大的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恰恰回应了人们一直在追寻的关键问题,中华文明究竟有多悠久?

此前,史书记载中华文明最早的王朝为夏商周,再往前推,则为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但只有殷墟的甲骨文切实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夏朝《史记》中有谱系的记录,但缺乏出土文物的实证,对其都城所在,更是莫衷一是。以投入巨大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所言,以禹之受禅为夏王朝的开始,其时约在公元前0年前后,距今也只有年左右。比我们通常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史还少了一千年。

良渚文化,发生的时间正好在距今年前后。在这个时间段上,当然,国内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留存着先民活动痕迹的遗址。良渚的特别之处,在于其规模和呈现出的社会架构,突破性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年的历史。

被普遍认可的突破有两个。第一次发生在7年。

在刘斌的回忆中,那差不多是个意外。前一年年底,政府下定决心搬迁居住在遗址中心区的农户。搬迁点选择在瓶窑镇的一处高地旁,按规定要先做考古勘探。碰巧原本在良渚考古工作站的技术人员都被派出去了,刘斌只能自己前往勘探。没想到,他竟然在安置房选址的地下发现了一条史前河道,临时决定立刻发掘。

“从3月份挖到年底,发现这个河道很宽,约有40多米宽,挖出了许多被证明是良渚文化晚期生活废弃物的堆积。更意外的是,经过对河东岸高地进行局部解剖,发现这一高地完全由人工堆筑,厚度近4米,最底部铺垫了人工开采的石块。”他说。

莫角山遗址四周的古城墙就这样露出了面目。沿着河道,考古队又接连找到了西城墙、外郭。最终,他们发现的是一座东西宽接近米,南北长米,总面积达到万平方米的庞大古城。相当于4个北京紫禁城,其占地规模一直领先了年,要到距今年前后的郑州商城才被超越。

第二次突破发生在年。

之前,考古团队已经在古城周围的山地上陆续发现一些堤坝,它们分两组分别封堵了东、西两个山谷的来水。但在水利专家看来,这些堤坝对水流的引导是在做无用功。

那次,王宁远与同事拿到了一份年美国拍摄的卫星影像,他们想着能否在这个卫星照片里找到高坝区域里遗漏的水坝。之后数月,王宁远将自己关在屋内,无数次点击放大查看。

“谁知有一次,我点错了位置,把焦点设置在了西南方向,结果放大一看直接就发现了低坝中的一条。”王宁远回忆起当年的“手误”,开心地笑了,他知道,这是改变历史的时刻。

后来,实地勘探果然验证了其他4条坝体。低坝与高坝、河西面的山体也最终构成了整个水利系统。它是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系统,也是世界最早的防洪水坝系统,并将我们中国大型水利遗迹的年代提前了一倍之多。

从30万平方米的宫城到万平方米的王城,从万平方米的外郭城再到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良渚一次次刷新了学术界对它的固有认知。

良渚古城的宏伟格局被描绘得愈发清晰,同时,生活在这座良渚古城的人们的面孔也愈发逼真并且充满了生机。

老虎岭。良渚遗址管理委员会供图

早在4年,古城和水利系统遗迹尚未发现之时,目前任杭州市社科院副院长的周膺研究员就有先见之明似地写过一本专著《中华年第一证:良渚文化与良渚古国》。当时,他还是一位地方官员,在余杭区担任副区长。

尽管已经过去10多年了,但谈起第一次到良渚遗址,在周膺的眼中仍不时闪过激动的光芒。

也是在冬天,且有风雨,道路泥泞。他的第一感觉是,遗址区地形似平而不平,与周边平原迥然相异,呈错落交织状,像是修剪到极低的丘陵,有着一种特别的生命意象。踏入其中,犹如踏入古老的良渚家园,令他短时间内就生发出离不开的感觉。

当时,良渚、瓶窑各镇都在紧邻遗址处开辟了工业区,遗址北部绵延数千米的大遮山分布着十几家石矿,山体被炸得满目疮痍。他后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不久,他就被安排分管遗址区的保护。在其任内,良渚管委会正式成立,他还撰写过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本初稿《良渚遗址》。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已经转型为学者的周膺仍然

1
查看完整版本: 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