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一号井(原名黑油山1号井),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黑油山东南5公里处,是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井。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完钻获得工业油流,标志着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唱响了共和国石油工业第一曲壮歌,揭开了新疆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年11月至年6月,克一号井累计生产天,即25年3个月。累计生产原油1.万吨,生产天然气万立方米。年3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一号井名列其中。年3月26日,被自治区公布为第一批革命文物。
一源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旧中国的石油工业十分落后,全国只有玉门、延长和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少数几个矿区,最大的玉门油矿,年产原油不过10余万吨。石油极度匮乏,让经济发展滞后的新中国举步维艰。共和国需要石油,需要能源工业的支撑。
希望在哪里?曙光在何方?
年,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根据中苏友好条约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工作的勘探队,根据黑油山地区发现的沥青丘、沥青脉等露头油苗,经进一步详查,认为从黑油山到乌尔禾一带广大地区含油希望很大。负责这一带工作的苏方专家乌瓦洛夫和中方地质师张恺认为,这是一个“地下油海”。一些资深的苏联专家却认为那里仅有一点残余油,没有工业价值。此时,“主攻山前”还是“走向地台”的争论愈演愈烈。年1月,第六次全国石油勘探会议做出挺进黑油山、钻探1号井的决定。
遵照这一决策,年3月,由独山子矿务局地质工作人员王克思、王秋明、王连壁等地质工作者立即测定黑油山1号井井位,作出了地质技术设计,设计井深米,目的层为侏罗系含煤地层。苏联留任专家潘切享娜作出钻井设计,设计方案报经新疆石油公司代理总地质师杜博民批准后付诸实施。
克一号井定位照片
二克一号井出油
年6月15日,独山子矿务局派出由8个民族、36人组成的青年钻井队,由队长、技师陆铭宝带队,从独山子开赴黑油山。他们在茫茫戈壁安营扎寨,克服大风、酷暑、缺水等重重困难,发出“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铿锵誓言。
克一号井管卡
克一号井三刮刀钻头
年10月29日,克一号井完钻,下入油管用清水替出泥浆后,油、气开始外溢,喜获工业油流。
克一号井原油油样
克一号井出油
1号井的突破,如同照亮天际的耀眼曙光,让克拉玛依成为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