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曾经说过:
我愿意活得长命些,容我再写三部长篇和二十五个短篇。我知道有些故事好极了。
58年前的今天,作家海明威在家中用一管双筒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随着猎枪扣动扳机的一声闷响,他的物理生命宣告终结。但这远非其文学生命的结束,借助文字的神秘魔力,在58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存在。
没有什么方式,比阅读一位作家的作品来纪念他更好。值海明威诞辰周年之际,上海译文出版社独家版权十余载,倾力再推“海明威文集”。以此来纪念这位当代文学里程碑般的存在。
海明威诞辰周年图文珍藏纪念版文集,收录了海明威全部长、中、短篇小说和全部非虚构类纪实作品,作品包括《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春潮老人与海》、《死在午后》、《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下)》、《非洲的青山》、《流动的盛宴》、《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海明威书信集(上、下)》、《过河入林》、《岛在湾流中》、《伊甸园》、《有钱人和没钱人》、《危险的夏天》和《曙光示真》。作家*的剧本《第五纵队》及影片《西班牙大地》解说词,以及作家书信集也悉数收进,凡16种(18卷),辅以大量原版插图、珍贵历史影像,图文并茂,全貌再现海明威作品及其生平。
本文集译者名家荟萃:吴劳、鹿金、蔡慧、陈良廷、主万、董衡巽等一代英美文学翻译大家模范译本有口皆碑、历久弥新,辅以详尽背景资料和译序解读,以精良文本,致敬经典。套装附赠精美书签和限量明信片套装。
作者介绍
欧内斯特·海明威((—),20世纪美国小说家、记者,“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一生经历丰富、传奇,写作风格简洁明快,以“文坛硬汉”著称,对现当代美国和世界文学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年凭借《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集收录了海明威全部长、中、短篇小说和全部非虚构类纪实作品,作家唯一的剧本《第五纵队》及影片《西班牙大地》解说词,以及作家书信集也悉数收进,凡16种(18卷),辅以大量原版插图、珍贵历史影像,图文并茂,全貌再现海明威作品及其生平。
《春潮老人与海》
吴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冬春之交,密歇根州的北国山城发生了一系列奇事,构成了海明威早期中篇小说《春潮》妙趣横生的核心情节。《春潮》是海明威唯一的戏仿之作,兼有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的风格,被菲茨杰拉德誉为“美国人所写的书中最和谐的作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讲述了老渔夫与大鱼苦斗的故事,主题深刻,为海明威赢得年普利策奖,并且也由于该书的成就,年海明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塑造的老渔夫“硬汉”的形象,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也为全世界读者传颂,历久弥新。
《太阳照常升起》
赵静男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太阳照常升起》为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堪称其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长篇小说。海明威也由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永别了,武器》
林疑今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志愿参加红十字会驾驶救护车,在意大利北部战线抢救伤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亨利被炮弹击中受伤,医院养伤期间得到了英国籍护士凯瑟琳的悉心护理,两人陷入了热恋。亨利伤愈后重返前线,随意大利部队撤退时目睹战争的种种残酷景象,毅然脱离部队,和凯瑟琳会合后逃往瑞士。结果凯瑟琳在难产中死去。《永别了,武器》具有极强的自传色彩,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小说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有钱人和没钱人》
鹿金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春》、《秋》、《冬》三部分,形象地表现了哈里摩根这个“个人主义者”失败的一生。在《春》里,摩根从事出租钓鱼船的行当,迫于生计,为他人运送“活货”(偷渡者),为求自保,不惜以身试法,惹上了人命官司;在《秋》中,摩根从事走私烈酒的买卖,过着在“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到了《冬》,摩根已经山穷水尽,为了挣钱而不择手段,甚至同意接受把一伙抢劫银行的古巴恐怖分子运回古巴的提议。虽然他在游艇上干掉了那伙恐怖分子,但是自己也中了枪弹,不幸身亡。这是海明威的一部引起评论家强烈争议的作品。
海明威在本书中在运用一种试验性的写作手法。一个个同故事主线无关,也互相无关的片断看来好像杂乱无章,是信手拈来,随意点缀,但是细心玩味,可以看出这些片断分明是一个用种种社会情况组成的万花筒,用来烘托哈里摩根的不幸的遭遇。由于海明威的思想在这个时期是相当激进的,对美国社会现状和美国上流社会人士的所作所为具有强烈的反感,他采用了这种把有钱人和没钱人作强烈对比的写作手法,加强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
《丧钟为谁而鸣》
程中瑞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为配合反攻,他奉命和地方游击队联系,完成炸桥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与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在三天的时间里,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撤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丧钟为谁而鸣》可以看做海明威的“二战回忆录”,大部分情节来自海明威的真实体验。小说以其深沉的人道主义力量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这本书是海明威小说中篇幅最大的一部,大部分情节来自海明威的亲身经历。
《过河入林》
王蕾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过河入林》书名取自美国内战时期南军将领托马斯杰克逊临死前所说的话,表现了海明威笔下的“硬汉”——也名括他本人——视死如归的坚强性格。这是海明威于年去意大利旅行和打猎回国之后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主人公坎特威尔上校身上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全书描写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主人公在战后不久去意大利的福萨尔塔重访他当年作战负伤的地点,去威尼斯游玩,与朋友们一起打野鸭子,并着重描写了他与美丽的意大利姑娘蕾纳塔之间毫无功利目的的纯真爱情,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人类前途的关心,以及对人生的价值、爱情与死亡的思考。
《岛在湾流中》
蔡慧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画家托马斯历经坎坷,先后有过两次婚变,婚后所生三子均归前妻抚养。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和孩子,常常陪孩子出海钓鱼,父子之间感情深厚。不幸的是两个儿子死于车祸,仅剩的一个儿子又在二次大战中牺牲。最后,托马斯决定放下画笔,抛却个人悲欢,投身于反法西斯战争的洪流中。在精神与肉体遭受严酷考验的情况下,托马斯始终坚忍不屈,顽强地与敌人周旋,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海明威笔下经常出现的“硬汉”的特征,是一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典型。
在本书的主人公、画家托马斯赫德森的身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海明威的影子。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过几次婚变,而且始终对第一个妻子念念不忘。和海明威一样,他也有三个儿子,第一任妻子生了一个,另外两个则都是第二任妻子所生。和海明威一样,他也喜欢钓鱼、打猎、赛马、喝酒,对巴黎有一段难以忘却的回忆。可以说,小说的一部分就是海明威生活经历的反映。
《伊甸园》
吴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世纪20年代和妻子凯瑟琳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蜜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
本书是海明威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虽然写于晚年身体日渐衰退的时期,但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是一部难得的青春小说。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
宋佥董衡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西班牙大地》是荷兰导演伊文斯与海明威合资实地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反映了西班牙民众在内战时期的英勇表现,由海明威撰写解说词,并亲自配音。本书即为该片解说词。书中的木刻插图系画家弗雷德里克K拉塞尔为当年本书单行本限量版特别绘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具观赏性与收藏性,与海明威简洁而不失热情的文字相得益彰。
海明威对西班牙怀有深厚的感情,该片连同剧本《第五纵队》,以及之后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一起,可谓海明威为反法西斯斗争所作的独特贡献。
1.《第五纵队》是海明威唯一一部剧本。
2.《西班牙大地》为战争纪录片解说词,海明威亲自为原片配音旁白;还附有画家拉塞尔的数幅木刻插图。英美文学大家董衡巽名家名译。
3.此书内容别致、小众,市面上罕有版本,篇幅小,但极具收藏价值。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下》
陈良廷蔡慧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令海明威最早成名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当属他开创一代文风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以陈述句为主,描写精准,对白简短,给读者以最直接生动的印象,影响了世界上许多现当代作家。
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海明威的全部短篇小说。上册收录了年出版的作家第一部完整的短篇小说集,即“首辑49篇”,包括《乞力马扎罗的雪》等传世名篇;另有6篇未收入“首辑49篇”,而显然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一并放在“附录”中。下册收录了“首辑49篇”后发表于书刊上的短篇小说及早先未发表过的小说,共21篇。附录中另有5篇,为原版全集中没有收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发现的。
《死在午后》
金绍禹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斗牛是海明威终生酷爱的运动,在他看来,斗牛非但是一种最为危险和优美的运动,更是一种雕塑,一种艺术,是一种“绝无仅有的艺术家处于生命危险之中的艺术”。
海明威在年曾发表过一篇论西班牙斗牛的的长篇文章,以此为基础,两年后他出版了这本“斗牛专书”《死在午后》。在书中他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深入的介绍和论述,指出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生死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人陶醉,能让人有不朽之感,能使他入迷”,“这入迷虽则短暂,却如同灵魂离开躯体似的深刻”。并从斗牛引申开去,论及小说创作的理论和具体原则,以及他对死亡的深刻见解。《死在午后》是深入体会海明威人生哲学和终极追求,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本书收录多幅珍贵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海明威笔下的斗牛艺术。
《非洲的青山》
张建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海明威自评为堪与“虚构作品媲美”的“绝对真实的书”。海明威以惊人的记忆、精湛的笔法,再现了年秋至年春与妻子及友人在东非肯尼亚的狩猎旅程,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作者与动物斗智斗勇的惊险场面,聆听到非洲大陆独有的狮吼捻叫;同时,海明威也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好胜心和妒忌心,毫不留情地“解剖”了自己,表现了男子汉的率性坦诚,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读本。
美国著名画家爱德华谢顿为本书绘制了经典别致的装饰插画,使这个版本更添趣味,更具视觉欣赏与收藏价值
《流动的盛宴》
汤永宽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关于巴黎的虚构或非虚构作品不计其数,海明威笔下这席“流动的盛宴”或许是其中最令人流连、唏嘘的。年代,海明威偕新婚妻子以驻欧记者身份旅居巴黎,本书记录的正是这段旅居记忆。不过这本书的写作却是在三十多年以后,换句话说,盛宴的“现场”早已消失,作者和读者都只是在记忆中追寻那段过往岁月,那些人、物都已在时光的透镜里失焦、变形。所有有关巴黎的个人记忆,都杂糅成一种对于巴黎的共同的历史记忆,正所谓,“巴黎永远没个完”。
海明威最脍炙人口的非虚构作品之一,文青、小资案头经典。
《危险的夏天》
主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斗牛是海明威终生酷爱的运动,西班牙是他魂牵梦绕的热情国度。年他再度前往西班牙,回国后应《生活》杂志约稿所投去的稿子经过编辑的合理删节,保留下精华部分,于是时隔近三十年、继《死在午后》之后便有了这第二本“斗牛专书”《危险的夏天》。
这是一个精力充沛、已届花甲之年的男子汉所写的一部有关生死的书。这个男子汉有理由担心自己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于是他重返他激情燃烧的青年时代曾生活过的西班牙,重新体验那能使人生出“不朽之感”的斗牛艺术,终于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感悟人生、参透生死的记录。
本书是海明威年轻时代上一本“斗牛专书”《死在午后》的延续和深化,是我们深入体会海明威人生哲学和终极追求,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上佳读本。书中收录多幅珍贵历史影像,生动再现了海明威笔下的斗牛艺术。
《曙光示真》
金雯杨柯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曙光示真》是新近发现的海明威手稿,原作在年7月海明威百年诞辰时首版。
本书记述的是海明威于—年第二次偕同第四任妻子玛丽威尔什去非洲游猎的经历。夫妇俩与跟随他们作为助手的几个当地人追猎一头作恶多端的凶悍狮子,并沿途射猎瞪羚、豹子、沙鸡等非洲特有的野生动物,表现了作家对憨厚、忠诚的非洲土著居民纯真友好的感情以及他们这一段幸福快乐的伉俪生活,当然也深切地反映出海明威对于最能丈量人性极限的冒险活动的终生痴迷。
本书是海明威的第二部“狩猎专书”,是读者零距离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上佳读本。
与他的其他许多小说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因此读来倍感亲切,显示出夫妇间一种可贵而纯厚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情操和精神。全书洋溢着一种欢快的气氛,欣赏这部作品,就像品尝一杯香浓的咖啡,使人有一种明净、爽朗之感。
《海明威书信集(—)上下》
潘小松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08
内容简介:
本书将呈现一位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达人。作为百年来所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为我国读者所知的一位作家,海明威的公众形象、传奇人生早已通过其作品为人所知,但这批世人陌生的私人书信却让一个崭新的海明威浮现出来。海明威研究专家卡洛斯·贝克从海明威留给世人的卷帙浩繁的海量书信中精选了其从18岁至逝世这40多年间写就的近封信件,书信中的海明威用作品外的“私人”语言坦诚地向各色人群——家人、朋友、敌手、编辑,以及当时几乎所有的知名作家——揭示了自我,记录了他生活与写作生涯的方方面面,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为有趣的书信作家也不为过。
本书所选的书信不仅记录了作家人生各个转折点,更展现了他的性格与智慧,及其对狩猎、垂钓、饮食等的特殊嗜好。这些信有趋奉讨好的,也有直截了当粗暴好斗的;有表达自己写作与读书观的,批评朋友或敌手论著的,也有谈论女人、士兵、政客、拳击手的。其流露出的幽默与狂野大大超过了他的作品,称得上是一部非常规的作家自传。而其中描画的众多国际性、社会性事件,以及一众名噪一时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从侧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国际风云与艺术影像。这些信不仅成为一般读者的指南和阅读享受,而且为认真研究文学的人提供了考证二十世纪美国文坛巨人之一的生平与成就所需的原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