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近年来大力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在村党支部的部署和带动之下,大力探索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以玉米和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使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三千多元提高到如今的两万多元,村民们的日子逐渐有了起色。是什么让村党支部的党员们坚持为民奋斗,党支部书记高二忠回答,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党员天生的使命。
讲政治,加强组织队伍建设。近年来,曙光村紧紧围绕“支部搭台、人才唱戏、群众参与、百姓受益”的党建工作思路,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村党支部严格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经常组织党员参加主题党日等活动,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支部书记讲党课,同时建立了党建学习交流群,从而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谋发展,促进村民经济效益。年,曙光村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在盐碱地上搭建了个后墙体温室蔬菜大棚。经过土壤改良后,每户村民承包经营一个温室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茄子、小白菜等蔬菜,每个大棚年均收入两万元左右。自温室蔬菜大棚搭建起来,瓜果蔬菜种植成了曙光村的主导产业。与此同时,曙光村依托技术成熟、品种优良的优势,打造了蒙苗育苗基地,培育的种苗辐射呼市周边所有村镇,现已成为地区延伸产业。特色农产品反季节葡萄和“一村一品”小白菜,成为了全村蔬菜业发展的新亮点。
守初心,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年,曙光村为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全部缴纳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适龄村民每月可领到多元的社保养老金。年,村里新建文化广场0平米,在做好村内亮化、美化、绿化的基础上,年新建门楼,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文艺活动。为方便群众生活,改善人居环境,曙光村还为户村民安装了水冲厕所,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面貌发生了显著改变,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金河镇曙光村党支部,用履行使命的态度和切实的行动照亮了村民的幸福路。(通讯员高二忠)
原标题:《“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展播
金河镇曙光村:村民的幸福,党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