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与阑尾肿瘤均较少见,容易误诊为阑尾炎,多数患者是以阑尾炎就诊时被发现,早期症状不典型,不易发现。发展到中晚期后,常出现定位不确切的腹痛,右下腹压痛明显。此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非常相似,极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或阑尾脓肿。
盲肠为大肠的起始部,位于右髂窝,长约六七厘米,回肠末端连通盲肠,开口处黏膜凸出形成上、下两襞,成为回盲瓣,其可控制回肠内容物流入大肠的速度,并防止盲肠内容物逆行至小肠,由于回肠管径小于盲肠,二者连接处近乎直角,因此回盲部的肠套叠较多见。
阑尾为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壁的蚓状突起,多在右髂窝内,长6厘米~8厘米,直径0.5厘米~6厘米,阑尾属腹膜内位器官,有连接于小肠系膜下端的三角形阑尾系膜。阑尾的位置常因系膜的活动度与盲肠的位置等影响变化较大,如回肠前位,盆位,盲肠后位等。小儿阑尾壁肌层薄不完整,炎症早期容易穿孔;成年后阑尾内腔变窄,易为粪石梗阻,引发炎症。此外,急性阑尾炎有时出现脐周围疼痛,主要是阑尾的感觉神经是由第10胸髓、第11胸髓传入,属于内脏牵涉痛。盲肠与阑尾血供主要是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盲肠前动脉、盲肠后动脉及其分支阑尾动脉,阑尾静脉与动脉伴行,属肝门静脉收集范围。
●病因
盲肠恶性肿瘤主要是以腺癌为主,盲肠肿瘤与小肠肿瘤不同,很少引起肠梗阻,早期无临床症状,肿块较大或晚期可出现肠梗阻或肠套叠;而阑尾恶性肿瘤则是以类癌为主,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贫血、体重减轻、腹痛、腹部包块与肠梗阻等。
●辅助检查
血常规显示红细胞多数正常或轻度减少,也有部分患者大便潜血阳性,如合并急性阑尾炎时可出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增多。
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无创伤性二维超声显示回盲部包块。腹部X线可见回盲部局限性密度增高。
CT平扫与CT增强整体性显示盲肠与阑尾肿瘤的形态及其相应血供情况,其中盲肠癌常可见不规则黏膜破坏,蕈伞状充盈缺损,肠壁僵直,晚期肠腔消失并代之以软组织肿块影,CT增强扫描多明显强化。
●诊断
回盲部肿瘤与阑尾肿瘤不易诊断,且容易误诊,结合病史、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可诊断。部分患者是以肠梗阻或阑尾炎为主要表现就诊,注意鉴别诊断,防止误诊。
●介入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是全身化疗及相关免疫治疗,其主要缺点是全身*副作用大,多数患者无法耐受全身化疗,且病灶内局部浓度较低,对肿瘤不能很好地抑制与杀灭。
早期的回盲部肿瘤与阑尾肿瘤是以外科治疗为主,可有效切除回盲部与阑尾肿瘤,控制肿瘤的发展,而因回盲部与阑尾肿瘤容易误诊,多数发现时已为晚期,失去外科手术机会。
介入治疗是经皮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术,是在无法外科手术同时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或无法耐受全身化疗时提供的一种新的选择,该疗法能更好地控制肿瘤的生长;部分肿瘤患者分级较高,无法行外科手术,同样可以进行局部化疗栓塞而降低肿瘤分级,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能。介入治疗同样针对肠梗阻等肿瘤的并发症行肠梗阻导管或支架植入治疗,从而缓解患者梗阻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体质,为病因治疗提供可能。(作者供职于医院)
(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期)
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减少疫情传播发展,“炎*介入科普论坛”线上会议横空出世,成为郑大一附院介入科与各省市兄弟单位同道交流最新介入诊疗知识、探讨疑难病例的重要平台。“炎*介入科普论坛”是由中原学者、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介入专委会韩新巍主任委员发起,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介入专委会、郑州大学介入治疗研究所、医院医院主办的介入医学科普线上直播会议,旨在推动医疗信息省市一体化,共同宣传普及介入知识,每月第三周周三晚上19:00准时开始,现已成功举办10期,观看人数累计超过20万人次。我们期待您的参与。
年炎*介入科普论坛课程安排
好文推荐re